學校本位國際教育

落實學校本位國際教育普及化
教育部舉辦「SIEP-學校國際化試辦成果展」
 
國教署長彭富源頒發110年度學校國際化試辦參加證明。(圖/教育部提供)
(E政策網 報導)
為促進學校國際化跨校社群交流,教育部國教署、教育部中小學教育國際化專業辦公室10日舉辦「中小學國際教育2.0-學校本位國際教育(SIEP)學校國際化試辦成果展」,邀集專家學者、地方政府及國教署推薦92所高中以下學校人員,依各教育階段進行學校國際化指標討論及27組跨校社群的實務交流分享,以涵養國際教育能量。
 
為逐步推展中小學國際教育普及化及營造學校國際化環境,國際教育2.0希望透過「國際化目標」、「校園國際化」、「人力國際化」、「行政國際化」、「課程國際化」、「國際夥伴關係」等6個面向的具體指標,引導並鼓勵各校依其個別條件,循序漸進,以落實學校全面的國際化體質營造。而「學校國際化」程度分為初階、進階及高階,為協助學校達成指標,國教署自111年起,提供學校國際化補助,每校每階段限申請1次,每階段最高核定新臺幣20萬元,以利營造正向友善的教育國際化環境,讓學生耳濡目染,自然提升國際適應、溝通及行動的能力。
 
參與本次試辦的高雄市立高雄女中校長林香吟表示,透過實際帶領學校團隊盤點歷年來所進行的國際教育課程和交流,不僅讓校內各單位同仁能瞭解彼此長年來在國際教育的努力,亦更清楚理解國際教育2.0的核心目標,加上參與跨校社群學習友校夥伴寶貴的經驗,對於111年學校國際化計畫正式上路後,將有信心朝申請標章和學校國際化的獎勵前進。
 
國教署署長彭富源表示,為使學校了解如何辦理學校國際化及指標意涵,於109年及110年辦理學校國際化試辦,為符合學校端實際執行情形,滾動式修正,制定明確、精簡學校國際化指標及程序,提供學校便捷規準與資源,同時促進學校發展跨校的學校國際化社群,於111年正式上路時,提供專業、系統化的支持平臺,以確保學校國際化實施品質。此外,基於每個學校特質及資源不同,實踐的樣態多元化,期盼各校依其情況及需要辦理精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,落實中小學國際教育普及化,藉此達成「培育全球公民」之目標。
 
學校本位國際教育學校國際化試辦成果展大合照。(圖/教育部提供)
新聞平台